English

托病以避

2001-02-06 来源:光明日报 高登元 我有话说

人,大都希望自己身体健康,并且祈求永远健康。可是有时候,有的人却无病装病,这常常是官僚政客的惯用手段。鲁迅曾在几首诗中讽刺这种现象。如在《“言词争执”歌》中,鲁迅针对国民党政客胡汉民、汪精卫在内讧失势后装病的现象,写道:“展堂同志高血压,精卫先生糖尿病。”他还在《赠邬其山》一诗中嘲讽:“有病不吃药”。

这种“装病”现象,可以说是中国几千年封建社会官场的一大“传统”。只要翻一翻二十四史,可以发现玩弄这种手段的事例不少。

曹魏末年,司马懿与皇族曹爽共受顾命辅政。在两人争权夺利中,曹爽开始居于上风。司马懿为避其害,以退为进,“称疾不与政事”。曹爽放心不下,派人探察。司马懿为麻痹曹爽,“使两婢待,持衣衣落,指口言渴,婢进粥,帝(司马懿)不持杯饮,粥皆流沾胸。”言谈中,又“错乱其辞”。探访者被司马懿精彩逼真的表演所迷惑,回去告诉曹爽:“司马公尸居余气,形神已离,不足虑也。”曹爽终于上当,“不复设备”。时隔不久,司马懿趁曹爽随魏帝外出之机发动政变,诛灭了曹爽三族及同党。

如果说司马懿是为避其害而装病卖痴,那么,明代燕王朱棣则是掩其野心而装疯卖傻。朱元璋死后,因长子先他死去,便由长子的第二个儿子朱允继位。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不满,欲图谋代之。当阴谋事先有所泄露时,朱棣便“佯狂称疾,走呼市中,夺酒食,语多妄乱,或卧土壤,弥日不苏”。为了使人相信他真的疯了,“盛夏围炉摇颤曰:‘寒甚’”。朱棣下了一番“苦功”,使“朝廷稍信之”。当一切准备好之后,他便于当年六月起兵反叛。经过几年厮杀,便把侄儿赶得下落不明,自己登上皇位,史称成祖皇帝。

当然,装病者也有不全是为了自己的权利和地位的,也有为了社会和老百姓的利益着想的。北宋初,大将曹彬奉命征讨南唐,一路皆捷,打到南唐都城金陵。在围困金陵的过程中,曹彬派人告诉南唐国主李煜:“事势如此,所惜者一城生聚,若能归命,策之上也。”在即将攻进金陵前两天,曹彬忽然称病不能视事。诸将都来问候,曹彬说到:“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。惟须诸公诚心自誓,以克城之日,不妄杀一人,则自愈也。”诸将见主帅如此,都纷纷承诺执行,焚香为誓。俗话说,善有善报,恶有恶报。据《宋史·曹彬传》记载,曹彬为官历仕宋初三帝,官任枢密使、节度使、同平章事、检校太师、侍中,进封鲁国公。病重期间,皇帝“趣驾临问,手为和药”,“赐白金万两”,“问以后事”。死后,皇帝“临哭之恸,对辅臣语及彬,必流涕。赠中书令,追封济阳郡王。”在封建王朝险恶的官场中,曹彬做官做到这个份儿上,也算不容易了。

但是,装病也不容易,需要有一定的“能力”;若使用不当,会弄巧成拙,自遭其害。据《资治通鉴·唐纪三十一》,唐玄宗时期,中书侍郎严挺之因得罪奸人李林甫,被贬谪为州刺史。后来,唐玄宗问李林甫:“严挺之今安在?是人亦可用。”李林甫一听,想了一条毒计,对严挺之的弟弟说:“上待尊兄意甚厚,盍为见上之策,奏称风疾,求还京师就医。”严挺之也真忠厚得“可怜”,居然照李林甫所说写上奏章,向皇帝汇报自己患了风疾。李林甫拿到奏章便向唐玄宗进言:“挺之衰老得风疾,宜且授以散秩,以便医药。”唐玄宗听信此言,“叹吒久之”。严挺之没病装病,不但没有进京被提拔重用,反而退居了“二线”,实是可悲、可叹!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